结肠息肉:早发现,早治疗!
结肠息肉:
早发现,早治疗!
近些年来,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的患者越来越多,特别是有些患者摘除息肉后仍会复发,而且反反复复始终无法“断根”,同时又害怕癌变,给患者身心都造成较大的负担,现在让我们认识一下结肠息肉。
01
什么是肠息肉?肠息肉是从结肠直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隆起状病变,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。病理显微镜下分成炎性或增生性息肉、管状腺瘤、管状绒毛腺瘤、绒毛状腺瘤等类型。
02
肠息肉的临床表现是什么?
肠息肉多无症状,往往是在内镜检查偶尔被发现,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腹部不适、腹胀、腹痛、腹泻、便秘等,但多被忽视,部分息肉可引起大便带血、粘液血便,体检常无阳性发现。
03
肠息肉为什么需要治疗?
息肉生长缓慢,但长到一定时候可能会转变为结肠恶性肿瘤,特别是管状绒毛状腺瘤、绒毛状腺瘤是结肠恶性肿瘤的主要癌前病变,因此,一旦被检出肠息肉都应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治疗。
04
肠镜下如何切除肠息肉?
小于0.3-0.5cm的肠息肉可通过肠镜活检摘除、电热钳、氩气刀点灼切除;多发性或较大的肠息肉根据大小、位置、是否有蒂可采用内镜下息肉电凝圈套摘除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(EMR)、内镜下黏膜剥离术(ESD)、辅以尼龙绳和钛夹等技术进行切除,更大的息肉可能联合肠镜和腹腔镜“双镜”法切除。
05
肠息肉切除术前注意事项是什么?
肠息肉切除术前患者均应进行血常规、生化、凝血、心电图、B超、胸片等检查确定能否麻醉做无痛肠镜和肠镜下切除,并签署知情同意书,告知术中有可能发生出血、穿孔、不能内镜切除等风险和意外,术后仍有出血、穿孔、复发等可能。对不能行肠镜检查和肠道准备不充分者不能行内镜下息肉治疗。对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等抗凝血药物患者需停药5-7天方可行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。
06
肠息肉切除术后应注意什么?
-
肠息肉切除术后应至少禁食24小时,若无不适可进食流质,1-2天后可进食半流质,并逐渐恢复正常饮食。
-
术后一般卧床休息2-3天;术后2-3天后可下床活动,一周后可以散步等轻微运动,一个月时间内尽可能不剧烈运动和突发用力。
-
术后要保持每天大便的良好习惯,避免用力解大便而诱发出血。
-
较小的息肉术后可短时间内服用1-2种肠道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治疗,较大息肉需留院观察至少2-3天可出院。术后如出现腹痛便血等不适应立即就诊。
-
术后病理如无异常可定期随访,6-12月后复查肠镜,以后根据病情1-2年后复查一次肠镜;如术后病理提示有恶性肿瘤时,需进一步追加手术治疗。